兴趣培训more
- 》无线电社团组织北斗主题教育活动2024-01-24
- 》古筝班2017-06-02
- 》航海模型班2017-06-02
- 》机器人班2017-06-02
- 》计算机动画制作班和创意搭建班2017-06-02
- 》数码摄影和小记者班2017-06-02
- 》国际象棋班2017-06-02
- 》二胡班2017-06-02
- 》葫芦丝班2017-06-02
- 》书法班2017-06-02
- 》舞蹈班2017-05-26
- 》生物实验班2016-11-15
- 》青少年美术班2015-10-21
馆内新闻more
探秘嫦娥故乡,共赴九天之月2025-04-25
聚焦教育科研,共启创新征程—2025-04-18
【航天小课堂】 北斗卫星:照2025-04-16
- 》缅怀伟人 永葆初心——科技馆老2024-10-17
- 》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大赛(技2024-10-09
- 》【微纳卫星项目】建构科创融合新2024-09-26
- 》【“飞天梦”青少年航天教育活动2024-09-25
- 》弘扬科学精神 提升科学素养”首2024-09-20
- 》感探月精神 享中秋团圆——“月2024-09-20
- 》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热烈庆祝第42024-09-11
- 》【喜报】科技馆学生在全国青少年2024-09-07
- 》突破: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模2024-08-30
- 》【喜报】“飞向北京•飞向太空”2024-08-14
【航天科普小课堂】揭秘中国空间站的出舱维修
2024-09-20 09:30 来源: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
【航天小课堂:探索宇宙奥秘】
揭秘中国空间站的出舱维修大挑战!
八年前的今天,2016年的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推动了中国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促进了航天技术创新发展,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新的高度。
中国的空间站是个超级厉害的大工程,它可以在太空中飞行超过10年,是我们国家目前为止寿命最长的载人航天器!为了让这个“太空之家”持久又可靠地工作,维修就成为它日常保养的必备功课。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空间站出舱维修的神秘面纱,看看航天员是如何在太空中进行“高空作业”的!
出舱维修,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可以想象,在几乎没有重力的太空中,航天员穿着厚厚的舱外航天服,就如同穿着超级英雄的盔甲一样,而他们面临的挑战要比电影里复杂的多。
难点一:变身“大力士”
穿上舱外航天服,航天员就像背负了几十公斤的重物,还要应对内外的气压差,行动起来非常吃力。好比你在水里走路一样,每一步都要花费比平时多得多的力气,连简单的伸手拿东西都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难点二:变身“蜘蛛侠”
在太空里,没有地面可以站稳,航天员需要用特殊的机械脚限位装置把自己固定在空间站上,这样才能腾出两只手来工作。想象一下,你一边修理玩具,一边还要用手扶着自己不飘走,是不是很难?
难点三:搬运大赛
在太空中传递工具和大部件,就像接力赛,但是由于没有重力的因素,东西很容易飘走。航天员需要用特制的安全带或者扶手来慢慢传递,东西越大,传递起来就越慢,像是在玩慢动作游戏。
难点四:视野大挑战
在太空中,宇航员的视野会因为身体的变化而变小,加上航天服头盔的限制,看东西就更加不便了。好比你戴着泳镜在水下看东西,总是有点模糊和局限。
难点五:时间赛跑
舱外航天服里的资源是有限的,氧气、水、电都有固定的量,所以每次出舱维修都要争分夺秒,不能在太空中待太久。而且,有些设备在维修时会影响空间站的正常工作,时间长了可不好。
难点六:漂浮的烦恼
在微重力环境下,小小的螺丝钉、电缆都可能飘起来,挡住航天员的视线,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安全。这就像你在房间里放满了气球,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绊倒。
首次出舱维修,大成功!
尽管困难重重,我们的很航天员还是勇敢地圆满完成了任务。2023年12月21日,神舟十七号的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团队的帮助下,花费了约7.5小时,成功进行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的修复试验,这是中国空间站的首次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也是我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紧接着,2024年3月2日,他们又用了约8小时,完成了更多的维修任务,标志着我国首次舱外维修任务圆满成功!这背后,离不开维修性设计的巧妙安排,比如让设备安全防漂浮、容易操作,电气接口简单不易出错,还有合理的布局让航天员能够快速找到需要维修的地方。
看到这里,同学们是不是对咱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充满了敬佩呢?未来,也许你们中的一员也可以成为太空维修专家,为探索宇宙贡献自己的力量哦!让我们一起加油,向着星辰大海进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