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内新闻
收藏本页

 今天:2025年04月28日(星期一)车辆尾号限行 5 和 0

走向深空

【微纳卫星项目】创质怀“新” “星”光灿烂——微纳卫星挑战课程中期答辩

2024-07-18 08:48 来源: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

【微纳卫星项目】创质怀“新” “星”光灿烂

——微纳卫星挑战课程中期答辩


行远自迩,久久为功。微纳卫星挑战课程大--小学生项目成员历经三个多月的研究学习和深化设计,迎来了项目中期方案评审阶段。完整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包括:工程需求分析、初步方案设计与评审、详细方案设计、工程实施、项目验收与成果发布,初步方案设计与评审是工程项目实施流程的关键环节。714日下午,五个项目组共65名同学齐聚北京邮电大学大创中心,向专家评委展示各组的微纳卫星信标机设计方案。




本次中期评审采取“项目阐述+专家问答”的线下形式开展,邀请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研究中心副处长李伟、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系主任杨鸿文、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李绍胜、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学生发展处主任郑予东四位专家,以及“丰台少年三号暨传邮梦想号”卫星总设计师龚万骢、“丰台少年三号暨传邮梦想号”卫星星载计算机软件主任设计师王定湖、资深业余无线电家陈衡老师共同组成评审团队。活动由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刘奕彤处长主持。


第一组,“咫尺天涯”组的方案提出了“丰台少年三号暨传邮梦想号”卫星详细的现实应用场景,如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技术训练、业余无线电竞赛开展、业余无线电科普活动、特殊活动纪念信标以及项目专属公开网站等,其创新点在于设计使用2.45G频段发送CWSSTV信标信号。


第二组,“太空小纵队”在展望阶段将设计制作东高地科技馆&北邮专属手持接收器,无论同学们身处何地,未来都能接收到来自母校卫星发射的信标,保持与科技馆的实时连接,并将利用创新波形,为6G卫星通信新波形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组,“众信星途”提出灵活的数字基带和圆极化的微带天线方案以及鲁棒性的双频率工作设计,在大--小牵手协作研习中形成任务驱动式团队架构,注重资源共享及过程留档,大学生向中小学生发布子任务,并进行理论加实操的合作模式。


第四组,“翱邮九天”详尽展示了Zero Forcing - OFDMn 信标的优势,具备小带宽、抗干扰、易上手和兼容性强的特点。在应用场景中为大家展示了创意信标抄收大赛、天空画展、航天日彩蛋和天上诗歌展,尽显中华传统文化与航天融合的博大精深和学子们的浪漫爱国情怀。


第五组,“Seek You”在大手拉小手的后续规划中由大学生带领高中生完成地面端的设计与实现,高中生完成具体的算法验证和编写工作,中小学生共同承担硬件方面的焊接与测试任务。大学生带领中小学生在 GNURadio 平台完成链路搭建和算法验证,并进行性能优化。大中小团队将在卫星地面专用接收机的设计与制作和通信算法竞赛中,共同开启丰台少年三号暨传邮梦想号”卫星的科普职责功能的协作研究。




各位评委针对每组的设计方案,都给予了软件、硬件、业余无线电通信等多方面评估,并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中期答辩专家提问环节精准考核每组成员的综合实践能力,彰显了微纳卫星项目实施为培养自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创新型人才成效卓著。

我们的大--小微纳卫星群里学习氛围浓厚,半夜提问都有人回答,上周龚万骢老师和大家分享多年来收集的世界各国无线电爱好者多QSL通信确认卡片,其中有一张鲁迅儿子周海婴的原版卡片,听刘奕彤老师讲述,她在上高中的时候,读过鲁迅的遗嘱,不让儿子做文学家或美术家,说的是“如有点小才能,寻点小事儿过活”,没想到周海婴考了清华电子系,这点“小才能、小事儿”就是我们的电子信息。同学们习得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多的是来自老师对孩子们人生引导的意涵,笃信守正,久久为功,必有所成。答辩现场课题组学员们激发潜力,超越自我,享受科研与热爱的力量。寄愿于“星”至宇宙,誓愿在“信”致地球,眼有星辰、心怀梦想的少年们一起努力, 立志将“新星”送向太空。


鲁迅之子 周海婴先生


友情链接:丰台教育信息网 | 丰台教委办公网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万源西里28栋西门 | 电话:010-68753706

©2020--2025 北京市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京ICP备11026373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920号

技术支持:博网追新科技